Menu Close

1 午夜的复兴 2 失落了的印证

我常听见复兴的基督徒说:“灵性复兴常在午夜以后发生。”

这句话指如其他谚语一般,字面上的意义虽不尽实,却在某一方面是对的。

它当然不是指神不听我们在日间为合己祈求灵性复兴的祷告,也不是说我们在筋疲力竭时祈祷,会比在精力充沛时更有效。如果神真的要求我们每一次祷告都苦待自己,那么祂就是非常苛刻严厉的神了。可是,在一些福音派信徒中,竟还残留着这种苦行禁欲的观念。他们对属灵生命热切追求,虽然值得读赏,但以为神必会折磨软弱跌倒的人,却是大错特错。无可饶恕。

可是,在午夜以后始能灵性复与的见解,倒是有点正确的,因为只有迫切渴求的信徒,才会得着灵性的兴旺(或其他属灵的恩赐和恩典)。信徒成圣以及被圣灵充满的程度,须视乎他本人渴求的心有多少而定;他不一定想得多少就得多少,但他肯定能因自己渴求的强烈与否而得到充满。

主的话使我们更确定这道理:“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肉身极度的饥渴,确能使人深受痛苦。不少寻求神的人都有以下的经验:当他们因极度渴求与神相交而感到十分痛苦时,就不期然地得着神奇妙的充满。这不是说我们要说服神来充满我们,而是我们必须有饥渴慕义的心,神才可以做工。一般信徒都内心冰冷,满足于自己可怜的景况,毫不追求,以致圣灵无从充满他们。

我们有时会发现某人因对属灵生命的强烈渴求得不到满足,便拼命追求长进,把其他兴趣都撇开了。他对教会内一些冷冰冰的信徒周而复始、循例而公式化的领祷感到不满;他灵性上的强烈渴求却又往往惹人厌烦。对着这样的人,其他信徒感到莫名奇妙,只能摇摇头,彼此会意地对望一眼。可是,这个人就像圣经所记载的那瞎子一样,因受了门徒的责备,但为了得医治,就“愈发大声喊着”。假若他仍未能达至所要求的境界,或者祈祷受到拦阻,他就会持续祷告至深夜。这人蒙恩不是因为他能祷告至夜深,而是因为他有一颗渴求的心。对他个人而言,灵命的复兴就真在夜半以后才开始。

但我们必须明白,彻夜祷告、竭力呼求、痛哭流涕等表现,其实没有什么可赞赏之处,各样恩赐都是从神的美善中如活泉般涌流出来。有些主日学教师常常强调人要获得神的赏赐,必须靠善行,与蒙福只因恩典这真理背道而驰。其实,神对人的赏赐是出于恩典,犹如罪得赦免全赖恩典一样。最圣洁的圣徒顶多也只能承认自己是个无用的仆人,唯有神纯全的美善才能叫天使显现;所以,任何被造之物都不能单靠本身的努力来“赚取”什么。一切都是本于,也是属于神纯全的美意。

朱莉安(Julian)女士曾巧妙地归纳说:“我们若肯诚实地向全然美善的神祈求,倚靠祂的恩典,用真诚的悟性和坚定不移的爱心去紧抓着祂,那就比靠自己的心思设法寻求祂,更能叫祂得着荣耀,讨祂的喜悦;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实在太狭小了,怎能令神得着当得的荣耀呢?神的全善就是一切,在祂里面毫无欠缺……因为祂的美善是至高的祷告,从高天倾流,满足我们心底的需要。”

可是,除非我们把心里各式各样的欲望都撇除,只余下单纯的心,否则尽管神向我们存着至善至美的旨急,祂仍不能满足我们心里的渴求。当我们解决了一切源于血气的妄想,胜过如虎如蝎的肉体,摒弃了自我中心的私念,真实地认定自己已向罪死了时,神就能使我们得着更新的灵命,叫我们被万福的圣灵充满。

学习叫灵性复兴和过得胜生活的这理并不难,但要背起十字架,踏上幽暗痛苦的舍己之路却是另一回事。所以,蒙召的多,选上的少;有人实际地踏进了应许之地,但亦有人在河边徘徊,隔岸张望,然后忧忧愁愁地转身,回到那自以为较安全的旷野里生活。

深夜里所发的祷告本身并无特殊价值,但要从平凡的祈求,进入不平凡的祷告中,就需要认真的态度和坚定的心志。大多数信徒都从没有这样做过,只有少数努力追求这不平凡经整的信徒,果然在夜半以后,得尝他们久渴望的经历。

 

 

今天,基督徒的属灵生命愈来愈倒退,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内在的印证。

经过了悠长的信仰冰封时期,人人都冷得发抖,拼命顿脚搓手,使自己暖和起来;但冰封时期所带来的影响;比比皆是,尤其是那群福音派的教师,仍小心翼翼地避免谈及“印证”、“经历”和“感受”等事情。尽管我们承认内心冷谈,提不起劲,但仍然担心自己万一防守不周,就会转眼间失去个人的尊严,变成不停吼叫的宗教狂热者。我们日夜抑制着情绪,免得变成过分属灵,以致羞辱基督。道种无知的观念,就如人在坟场四周派驻警卫队,以防内里的长眠者爆发政治示威一样。

我们这些持守新约信仰的人,自信是使徒的嫡系后嗣,是初期教会真正的合法传人。我相信真有些人是神家的儿女,他们如彼得所说,是被拣选的族类,有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散居在各处教会里。我们得承认这些信徒往往令其他会众良心不安。不过,我们若以为所有福音派信徒都是使徒的继承人,则未免过分乐观,对自己全无好处。就像耶稣在世时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一样,因为从肉身来说,他们能证明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于是也自称为亚伯拉罕属灵的继承人。他们自夸说:“我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却用以下的回答把他们分别出来:“我知道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但接着又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儿子,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

同样,我们若以为自己持守神的教条,就是神的儿女的话,就犯了严重的错误。事实上,这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要成为亚伯拉罕真正的子孙,并不单与他在血统上有直属的关系,因为亚伯拉罕虽然是信心之父,但信心却不能靠天然的生育来传授的。因此,持守教条并不能证明我们真正继承了五旬节时降临的圣灵,唯有那些让圣灵(即那位如同火焰分降在当日的信徒头上的圣灵)充满的人,才是使徒的后人。

初期教会的信徒与众不同的记号,就是从他们里面散发出来的超自然光辉。他们的灵如旭日初升,满了光和热,不再需要别的辅助印证,因为他们有了内在的印证。内心的印证叫他们坚定不移,无须再倚赖其他助证。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无比的能力与恩惠,使他们虽因基督的名受辱.却仍旧充满喜乐。

今天一般的福音派信徒,无疑缺少了这种发自内在的光辉。一些主日学教师想尽办法激发起我们下沉的灵,却徒劳无功,因为他们自己也拒绝了这个能使我们自然地产生喜乐的泉源——内在的印证。他们时常防范着灵里的感动,把一些教导我们有关这种印证的经文支吾过去。例如:“圣灵……同证”、“信神儿子的,就有这见证在他心里”等,他们都不予以重视。

我们常以逻辑法归纳出来的结论,去代替这个内在的印证。下面一段对话,是教会同工和慕道者交谈时常见的内容:

问:“你愿意主接纳你做祂的儿女吗?”

答:“愿意。”

问:“那就请你读这段经文:‘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你相信吗?”

答:“相信。”

问:“主如果不丢弃你,那么祂会怎样对你呢?”

答:“相信祂会接纳我吧!”

问:“阿们!说对了。祂已接纳了你,你是祂的儿女了。你为何不向别人作见证呢?”

于是那位仍感到茫然、混淆不清的慕道者便勉强装出笑容,开始向人见证他已悔改归主了。他虽心存诚实,可惜遭人错误引导,成为一套没有圣灵做工的理论的牺牲者。他得救的确据来自脆弱的演绎推理,没有印证,没有亲切的认识,也没有真正遇见了神,所以不能感受内在的改变。

心灵里有没有神的工作,我们是可以意识得到的。神的工作本身已是最好的确据;祂直接向人敬虔的心灵说话。有时,外在的表现会助证神在某人心灵里已动了工,人凭理性可以领悟得到,为此而欢喜快乐。但光有这种外在的凭证,不足以保证救赎大功已在人心中成全;须知理性的鉴别能力,是受制于理性本身的限制和可能的谬误。为了消除胶误的可能性,神用男一种方式让我们确实知道自己是祂的儿女;这种方式就是凭着内心的印证。

查理士·卫斯理写了“我灵,奋起!奋起!”一诗,里面充满了得胜的呼声。其中有这两句歌词:

圣灵应声向我说道:

尔今生于父神家中!

(选自《万民颂扬》)

对于一些要凭推理来证明救恩的人来说,以上那句话无疑是谬误。但纵使这是谬论,我倒乐意急起追随这么一位满有荣耀的“谬论”持守者,也愿神差遣更多这类“谬论”持守者来到我们当中。

 

本书三十多篇培灵信息,如一段段肺腑之言,尖锐而深刻地揭露了现今教会及信徒灵命的境况,唤醒信徒对对信仰作全面的反省,激发他们竭力追求灵性复兴的心志。书中的真理教导,仿如荒漠中的甘泉,叫信徒饥渴的心得着属灵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