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31 在基督里真理同归于一 32 信心没有盼望是死的

所有真理,都同归于一。圣经所启示的真理虽多,仍不过是一个真理的不同层面而已。

跟随基督的人,都必须接受全盘的真理,接受真理所表明的每一层面。换句话说,他应该敞开心灵,接受神所启示的一切真理,不漏掉任何一方面。有些时候,一个真理似乎跟另一个启示有抵触;碰到这情况的时候,有智慧的信徒,就不会遽下定论,他会暂时包容一切。忍耐等候有一天基督能为他消除这些表面上的分歧。

当人运用思考或要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会有两各不同类型的思想方式:一种是科学家类型,另一种是诗人类型。这意思并不是说:人若不是科学家,就是诗人。我的意思是说:有些人的气质,较接近诗人;亦有些人的性情,较倾向科学家。前者不一定写过诗,而后者也不一定从事过科学研究,但两者各有不同的表现。

科学家所注意的,是事物之间的差异,而诗人却着眼在事物之间的雷同。诗人能从一粒尘沙中窥见全宇宙,科学家则较关心宇宙间尘沙的数量与成分。我看,这种歧异不只存在于世人之间,也存在于每个人里面;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同时具备科学家与诗人两种不同的特质。可是,一旦其中一方面占了上风时,另一种气质便会自然减弱;结果有人只着重分析,有人却根本没有分析能力。前者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家类型,而后者则是地道的诗人类型;但这两类截然不同的人,都不是完整的人,只可说是半个人。

最可惜的是,这两种性情互相抗衡的现象,不但存在世人当中和个人里面,也在教会内出现,教会常被这两种对峙的力量弄致分裂。个性突出的领袖崛起,教会就被他拉着鼻子走;不同的领袖,就引起教会内部分裂为不同的阵营。在某阵营内,为了高举他们自以为重要的真理,便极力排斥或诋毁其他的说法;在别的阵营内,亦会发生同样的情形,只不过所高举的是另一种信条。这么一来,教会内就出现严重的四分五裂。

那些坚持能在一粒尘沙里窥见宇宙奥秘的人,有他们一班盲从附和的信徒;而坚持要细数沙粒的死硬派,亦有一群誓死跟随的人。这两类人在德性表现和属灵气质上,都极不相同,以致在他们分别聚会时,如果偶然有不知底蕴的人闯入,或许会以为他们相信不同的圣经,甚至敬拜不同的神呢!

前些时候,我获赠一本海外新出版的诗集,外表看去很吸引人,于是我满怀期望地翻看诗歌的内容,希望能找到一些罕见新颖的属灵诗歌,但结果我失望了。这本诗集的印行者,是类似以上所描述专会数点沙粒的基督教派。其中的诗歌全无新意,平铺直述,重点只在强调他们那些单方面的、狭隘的偏见,全本诗集嗅不到一点诗歌的灵感,给人的感受,并非如苍鹰振翅高飞,直冲云霄,而只是匍匐地上,蹒跚而行。其中仅有几首较有新意的诗歌,内容却都呆滞平淡,沉闷乏味,塞满了该教派经常强调的几点主张;最糟糕的是,其中有一些是教会一贯喜爱的古旧诗歌,却给随意删改得面目全非。编写这本诗集的人,并不像弹奏竖琴的大卫,倒像是敲打锤子的人一般,利用这些诗歌,把艰涩和干巴巴的教训,强塞进信徒的心里,并非叫唱这些诗歌的人得着喜乐,而是想借着诗歌,把唱的人教训一番,免得他在信仰上误入歧途。

这本诗歌采取这种毫无灵感的作风,十分可惜。但如果我们走到另一个极端,也是无益。我们实在不敢在属灵的事情上,随便运用一些出于肉体的构思;在神的祭坛上,我们绝对不敢随意烧火。一些未有接受过圣灵教导的教师,自以为可从日出的壮观获得灵感,就如读罗马书可获启示一般,又高举诗人荷马和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的,认为他们的作品充满权威,不下于圣经中先知和使徒所启示的。对于这种教师,我们实在不敢轻信。

我们必须逃避墨守圣经原文的枷锁,但也要逃避只重情感、放任随便的思想;这正是科学家和诗人两种不同的心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学习以下几个秘诀:文字并非真理。所谓文以载道,文字的作用,不过等如盛载珍宝的锦盒。我们要向神负责的,不是死守文字的记载,而是领受其中的真意。如果说我们不易满足神的要求,那么,我们也不难得到祂的喜悦。爱比正确的信仰更重要,虽然两者并非不能兼收并蓄。没有真理作根基的爱。仅是脆弱的感情;但信仰如果不带着爱,却又是死的。人的灵要比人的才智更深广,可以悉透心思所无从探索的领域。所以我们大可以放心相信神所启示的一切,可以不问其中是否有矛盾冲突之处,因为一切的真理,同归于一,彼此协调,而且真理是叫人得自由的。

 

盼望与信心是两回事,虽然相似,却是截然不同。在属灵的事上有所认识的基督徒,绝不会把两者混淆。

真正的信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的,必然伴以盼望。相信神的应许时,必定期待应许能实现。没有期待,也就是没有信心。

相反地,有些盼望却并非出于信心。人很容易把强烈的欲望,当作信心。事实上,有人以为信心不过是欲望加上乐观而成。有些作家,借着提倡一种使人产生“积极”态度的所谓信心,而替自己赚来了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文章,居然大受读者欢迎。这些读者通常是受心理上的驱使而去相信,索性把现实置诸脑后,于是便心安理得地活下去。

真正的信心,并不等于白日做梦。真正的信心,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讲求现实,也讲求功效的。信心的眼睛能看见那不能见的,却不是无中生有。信心是直接与神打交道,神就是那位伟大的真实者,万有都是本于祂。神的应许必会实现,所以凡相信神的应许,是活在现实的世界中,不是活在空中楼阁里。

在普通的生活经验中,真理是透过观察得出来的,因此凡能借着实验来验证的,人才把它当作真理,所以人就只信任自己感官所得的感受。设个比方:如果有某种东西,走起来像鸭子。模样像鸭子,叫起来又像鸭子的话,它多半就是只鸭子了;若再加上它生下来的蛋孵化成小鸭子的事实;那么所需要的验证就可说是齐全了,可以舍去假定而下确实的结论。在处理现实生活的事情上,这种验证的程序是用得着的,人人都是这样推理,没有人会表示异议;这是在地上生活的法则之一。

可是,信心却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另一些截然不同的成分。“我们知道,是因为我们相信。”就是这句话,把我们所知的,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信心所领会的事实,是基于从上而来的启示,因此这些事实就不能放诸验证中。信主的人深知某件事是真确的,不是因为他能在经验中求得实证,而是因为那是神所说的。他满有盼望,因为他绝对相信神是信实的。

在教会复兴、满有能力的日子中,教会一直切切的期待着。教会因着信,也就有了盼望,神也从未使教会失望。“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为主对她所说的话都要应验。”(路一45)

每次神扭转教会的历史,或在教会得着复兴,或是经历不平凡的事之前,教会都必先有热切的期待。圣灵的工作常伴以盼望。神的子民对神所赐的恩惠,从来不会大感意外,因为他们心中早有把握;他们注目在复活的主身上,满有信心地期待祂的话语成就。因此,神的赐福,正与他们的期望相符。

今日教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没有期望。聚会时,信徒并不期望发生什么不寻常的大事,于是所发生的事,也就极其平凡,平凡得就如每天日落西山一般。教会内弥漫着一种没有期待的沉闷气氛,牧师只好用尽各种方法去驱散这种气氛,至于采用什么方式,就视乎会众和牧师的文化水平而定。

有人就故作轻松幽默;有人就选用时下的热门话题去吸引听众,例如谈食水加气、施行体罚,或在主日举行运动比赛是否合宜等问题;又有些人自认谈吐不够风趣,又不晓得在争论中应该支持那一方才较稳妥,故索性转个话题,谈谈其他更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例如:下星期四弟兄会的聚餐,或者下次郊外旅行时,举行已婚会友与单身会友的各项对抗赛(至于比赛会谁胜谁负,那位牧师就巧妙地避而不测了);又例如快将上映的宗教电影,情节充满色情暴力和骗人的哲理,却加上一层说教的糖衣,牧师便向那些看得着迷的观众稍作暗示,劝导他们要成为重生得救的人。

就是这般,信徒的聚会便由这些自以为比信徒知得更多的人所支配,而这些事前早有计划的安排,只因带领的人加上几句属灵的劝勉,居然就被一般较虔诚的信徒所接受,这就是所谓“相交”了。但实际上,这种相交与早期基督教会的真正相交,实在相差太远。

一般信徒的盼望,不再是建立在神的应许上,而是人的计划方案。目前教会普遍灵性低落,大家却习以为常,以为这是无可避免的;过去既然如此,将来也不会好得多。信徒对于平凡刻板的属灵生活,早已感到厌倦,不再盼望可以改善。

今天,我们需要充满盼望的新精神;这种盼望是基于神的应许。我们要消除灰心失意的情绪,要用小孩子一般纯全的信心来一起聚会。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希望再经历神与我们同在的那份荣美和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