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39 为熊熊炉火感谢神 40 败中求胜 41 未曾目睹也能爱

卢德福因被喜乐的灵充满,以致能在严厉和痛苦的试炼中呼叫:“赞美神!为铁锤、锉刀和火炉赞美神!”


铁锤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如果钉子有感觉和思想的话,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了。因为钉子只知道铁锤是他的对头,是个残酷无情的仇敌,生来就是要将他打的服帖。把它捶得看不见,甚至把它钉牢在一个地方,这是钉子对铁锤的看法,也是正确的看法。只是它忽略了一点,钉子和铁锤都是工具,为同一个木匠服务。钉子只要记住,铁锤不过是木匠手中的工具,它对铁锤的愤恨就会消失。因为下一次要锤谁的头和用哪一个铁锤来锤,完全由木匠决定,他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钉子顺从木匠的心意,并稍微瞥见木匠为它的将来做了惬意的安排时,就会在铁锤下顺服,丝毫不发怨言了。

至于锉刀也不好受,因为它的任务就是要噬尽软金属,去刮削并吃尽那些棱角,直至那块金属成了锉刀心目中的形状为止。不过锉刀其实并非真有自己的主意,他也不过是那块像那块金属一般为同一个主人服务而已。把金属削去多少,要变成什么形状和锉刀要挫多久,并不决定于锉刀,完全在乎主人的心意如何。那块金属无须指定锉刀在什么时候锉,它怎么锉,它只要接受主人的安排就是了。
火炉是最厉害的了,它极残暴、无情,每次放燃料进去,它就狂吼、怒跳,直至燃料化为灰烬。凡不能燃起来的,都融进一堆没有用的废料中。只有在能熔的都熔掉、能燃的都烧掉的时候,火炉那毁灭性的怒吼才会平息和安静下来。

明白了这一切道理以后,卢德福怎能不在心里为铁锤、锉刀和火炉赞美神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爱那铁锤的主人,钦佩那运用锉刀的工匠,更崇拜那为儿女的永远福祉而把火炉烧热的主,他也曾被铁锤锤过,直至那猛烈的锤击再也不许他感到痛处,他也忍受过被锉刀所锉,直至他真正懂得受错,他更曾经长时间与神的在火炉中同行,以致这个经验已自然成了习惯。这一切并没有言过其实,都是他在信件中表白出来的。

这样的一种教义,在今日只讲求轻松、谑趣是时尚的基督徒中是不会引起共鸣的。我们很容易以为基督教是救人脱离痛苦的方便之门,即可逃避过去犯罪应得的刑罚,至终可上天堂。在我们中间,切切渴慕摆脱一切不洁的事,并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学习基督样式的人已不多见了。我们盼望进入天父永恒的国度,与先圣先贤和殉道者一起坐席。这个靠着神的恩典,我们或许能如愿,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愿望一旦实现,只会使我们感到尴尬万分。因为在那些久经战争胜仗无数的英雄面前,他们的伤痕证明。那他们曾为保卫国家出力,而我们由于未曾有过任何建树,只好默然不语。魔鬼以及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是神所用的铁锤、锉刀和炉子,祂必须用这些工具来使基督徒成为真真正正的圣徒。在神深深地刺伤一个人以前,祂能否大大赐福他,实在值得怀疑。

毋容置疑,我们这个世代的人已经变得太软弱,以至再也攀不上伟大的属灵高峰。救恩变成了脱离不愉快事情的意思,诗歌和讲道则为我们缔造一种慰藉和欢愉的宗教气氛,我们已看不见那些荆棘、冠冕、十字架和流血的位置,也忽略了铁锤和锉刀的作用了。在追求成圣的大道上,我们蒙召所要忍受的苦难都是内在的,外表简直看不出来。因为我们的灵成是心理的历程,我们真正的仇敌是肉眼看不见的。当我们忍受着黑暗势力、沮丧、绝望和极度自卑的攻击时,外在的环境可能丝毫没有改变。只有仇敌和神以及身受重大压力的基督徒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内心的痛苦实在很大,然而艰巨的洁净工作也已经完成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不足为外人道。神只能用这种方法洁净他的儿女,让我们为熊熊的炉火感谢神。

 

我们的主、彼得和保罗看来都像曾被挫败,在冲突中谁胜谁败,往往很难在某一件事情上看出端倪。有时候看似失败的一方,到头来却大获全胜。当约瑟被卖为奴的时候,这个经常做梦的年轻人的人生似乎已经完了。然而多年后,当神深不可测的道路显明出来时,他就能对他悔改了的弟兄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约瑟羞辱的失败变成了他个人的胜利,也保全了他全家的人。神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但我们知道,他并没有。

当那三个希伯来人被丢到燃热齐备的火窑中时,不错。有很多人摇头、惋惜地走开了,但过了一会儿,情形却大不同。王发现这几个属神的人不但性命得以保存,且身上丝毫没有火燎的气味儿。沙德拉、米舍和亚伯尼歌事先并不知道整件事情的结果会如何,但他们曾勇敢地对王说:“我们所侍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他们可能以为瞬间死期就到了,但神却有不同的看法,祂亲手化失败为胜利。

我们千万别忘记这个反败为胜的定律,也曾经有恰恰相反的情况出现。当大卫成功地将乌利亚的妻子夺过来时,他以为自己大获全胜,但事后发觉竟是一败涂地。当他成功夺人妻子后,他已不再是常胜的王了。敌军本无得胜可能,可是大卫一念之差竟置败于敌军手下。昔日他面对歌利亚时能反败为胜,如今遇见拔示巴,长期的胜利,却一朝化为可耻的失败。关于胜败、荣辱,我们必须谨记,除非我们保持清洁的心和冷静的头脑,让神掌管我们,否则我们很难保证谁胜谁负。当彼拉多的手下把基督推倒在地上,要动手把祂钉上十字架的时候,每一件事看来主都是处于必败的下风。显然这样不名誉的死必会临到神子身上,一定是有些地方弄错了。耶稣这个人本来是一个理想家和梦想家,但是现在他的希望和祂门徒的希望,在那些强硬只讲实际的群众残酷无情的攻击下,就快要粉碎了。那些旁观者这样想,但我们的主能安静的活,也能同样安静的死。祂早就知道事情的结果如何,祂早已看到十字架后面胜利的复活,祂知道他表面上的失败终必给人类带来荣耀。

 

 

“(耶稣基督)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彼前1:8)假如彼得是说我们虽然不认识祂,却是爱祂,他就是在讲一些不可能的事。但圣灵感动使徒把正确的事写了下来。人的头脑里面有一些规律是不能破坏的,完美的圣经里面也没有任何地方是与这些瑰丽相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可能去爱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亨利 · 苏梭曾经写过这样的话:“主啊,只有祢看见和知晓一颗爱心的本质,祢也知道没有人能爱他无法清楚明白的人。”

另一方面去爱一些我们未曾见过的人,这些诸证在日常的经验中也是同样可能的。以一个瞎眼母亲为例,虽然她未曾见过自己的孩子,但她也会像其他视力正常的母亲一般,眼中透露出喜悦的感情。怀抱她的孩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虽然这个瞎眼的母亲未曾见过自己的孩子,但她借着很多甜美和亲密的经验认识她的孩子,她感觉到他的柔软,嫩滑的肌肤,听过他的哭声,闻到他独有的温和的婴儿香气。这一切的经验都足以感动天下母亲的心。她认识她的孩子。因此她可以说:“我虽然没见过他,却是爱他。”

但要去爱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却是全然不可能的。在付出某程度的爱之前,必须先对爱的对象有某程度的认识。或许这就解释了为何一般基督徒对神和基督的态度如此冷漠,我们怎能爱一个我们从未听过、触摸过、经验过的人,我们可能在心目中把神想象成一个高不可攀的崇高理想的化身。每当我们想到那高深莫测、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帝时,就不期然会肃然起敬。可是这种种对神的观感都叫人难以爱祂,这不过是一种战兢的仰慕,一种对奥妙而伟大的主宰内心的回应,这是美好的,也是可喜的,却不是爱。

那一条叫我们尽心、尽性、尽意去爱神的命令,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我们不能用命令去勉强自己去爱。命令一个人去爱,就好比勉强一颗不结果的树开花结果,或者冬天的树长得青绿一般不可能。那么,这条命令有什么意义?在人和神的本性里我们找到答案。神之为神,祂需要祂的创造物对祂顺服;人之为人,则必须对神表示顺服。而无论心中对神是否有爱意,他也必须对神顺服。这是神的主权问题,要祂所造的人服从祂。

人的第一样和最基本的罪就是不顺服,当人悖逆神的时候,他也就破坏了那神圣的爱,结果人内心对神的爱死了。现在,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再恢复那心里的爱呢?答案只有两个字–悔改。一个悲叹自己对神冷漠的心,只要悔改、认罪,那崭新、温暖、满足的爱自然会灌注这颗心中,因为悔改的行动会带来神的回应–向人显现,与人有亲密交通。那颗寻求的心一旦在个人经验中找到神,就会自自然然地爱祂,因为认识神就等于爱神,认识神越多,爱祂也越深。那些曾经对付内心罪恶的人,对接受神的教训和祂无形的存在,从不觉得为难。不错,他们看不见神,但在内心他们经历过神的千百次。他们可以确定的说:“我们既然没有见过耶稣,却是爱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