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13 信者不怕失败 14 有了亮光,还要有眼睛

这世代的人常以成败来衡量别人。

众人都向“成功岭”的山巅努力攀登;留在山麓下的是失败者,攀到顶峰的则名成利就。而大多数人就挤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从年轻的到年老的,都汗流满面,拼命挣扎。

有一少部分人很快便放弃了,滑到山麓下就心灰意冷,志气消沉,从此一蹶不振,靠人施舍度日,以终此生。

爬到顶峰的一小撮人,全凭一点天聪,胼手胝足,再加上运气,终于得着名利富贵,权势高位。

但在营营役役中,人却失去了喜乐。在拼命挣扎中,人变得患得患失,以致精神恍惚,感情麻木,甚至对好些该叫人振奋的光明景象也视而不见。

能成功地攀上巅峰的人,绝少能维持长久的喜乐,因为过不多久,他就会日夜惶恐,担心自己脚步不稳,向下滑跌。被迫把自己辛苦争取得来的地位拱手让人,那就前功尽废了。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试看电视艺员如何留意社会人士给他的批评,政客如何珍惜来自各阶层的函件,就可见一斑。

那些获选的政客,一旦获悉自己在民意测验中所得的票数,比五个月前低跌了百分之二的比率后,就马上汗流浃背,惶惶不可终日,如将要服刑的囚犯一样。球员期望射球率提高;商家希望交易额扳升;演奏员则计较听众掌声的多少;被对手击倒后,公开在拳击场上掩面饮泣者,亦屡见不鲜。总之,众人都不愿别人爬在自己头上,只有夺标才是快乐。

这种渴求成功的狂热程度原本是好的,可惜现已变质了。渴望能满足神起初造人的目的,无疑是人从神而来的恩赐;但人犯了罪,连带这天性也变了质,沦为一种对成功和光荣的私欲,使人变得贪婪无厌,如走火入魔一般,永无解脱之日。

可是,当我们走近主耶稣,我们马上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境况。透过新约圣经的教导,我们领受了一套更高的属灵真理,它跟这世界的潮流刚好相反。根据基督的教训,虚心的人有福了;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为大的是那些最懂得服侍人的人;失去一切的,到头来要得着一切;在地上亨通的人,在审判的日子要眼巴巴地看见自己积存的财宝,如风卷残云地被刮去;讨饭的义人,要睡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则在阴间的火焰中受苦。

我们的主曾受当时的宗教领袖们毁谤,见弃于社会、朋友,祂的死看来是标志了完全的失败。吩咐把祂钉十字架的官长,是当日政坛上的显贵。可是,主从死里复活,证明了官长一败涂地,基督却荣耀得胜。

可惜今天教会似乎还是茅塞未开,仍然如世人一般见识。多少热闹忙乱的宗教工作纯然是出于肉体的热心,仅为了争取表现?多少的祷告浪费在一些高攀人的事工上?多少奉献给神的金钱。被一些纯粹出于肉体而声嘶力竭地传道的人糟蹋了?

真正的基督徒应该远避这一切,尤其是传道人,更要深深反省,鉴察内心。人若不肯接受失败,他就不配获得成功;人若不能照神的旨意去行,甘愿别人衣锦荣归,独占鏊头,他就不配做神的工。

在逆境里,人若能保持喜乐,神可能反会叫他得尝成功的滋味。人如果只在得意时才高兴,失意时却萎靡不振的话,这人就仍旧活在血氛里,他的成果,顶多也不过是给虫蛀坏了的水果。

人在地上亨通,不会令他与神更亲近,也不会加添他个人的价值。当他领略到这真谛时,神才会让他尝到成功的果实。我们不能靠群众的拥戴,或领人归主,或差传教士,或派送圣经等表现,去博取神的喜悦。这类活动不靠圣灵的帮助亦可以进行。人今日要在宗教圈子内成名,只要性格随和,谙识人的心理,就似乎有足够条件了。

事实上,我们最大的荣耀是效法基督祂如何,我们也该如何。接待我们的,也就是接待主;摒弃我们的,也就是摒弃主;爱戴我们的,也就是爱戴主;恨恶我们的,也就是恨恶主。有什么比这更满有荣耀呢?

我们可以放心跟随主到髑髅地,信者应无视暂时的失败。主的复活和将来的审判,当会向世人宣告究竟谁胜谁败。关于这一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走路的人,不但需要光,也需要能看见的眼睛。

圣经是人德性和灵性的光源。诗人说:“祢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又说:“祢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

我对圣经这几句受圣灵感动而写下来的诗句,深信不疑,也能与诗人共鸣,唱出下面的诗句:

赞美主!

祢的话光华四射,

是我们脚前的灯,

从亘古到永远。

但是,我认为仅有光华是不行的。我这样说,绝对没有半点诽谤不敬之意。单有亮光是不足够的。

圣经常以光比喻知识;无知的人,可比作行走在黑暗中的人;领受知识的,就如旭日初升。但旭日对于失明者全无作用,只有视力健全的人,才能享受旭日的光华。

亮光和看见两者之间大有分别。有人虽在光中,却看不见,因为他是瞎子;有人虽有健全的视力,却没有光,这种人可说是暂时眼瞎,但一有了光,他就马上能看见。腓立比的狱卒视力没有毛病,但因处身黑夜中,他要叫人拿灯来,才能找到牢中的保罗。另一方面,虽然阳光普照,或明月朗朗,或星光灿烂,但对可怜的参孙就无济于事,因为他的眼睛已被非利士人挖去了。

失明的人永远面对黑夜;带灯的人只要视力健全,就永远亮如白昼。在一本印度名著《印度教的忠言》(Hindu Book of Good Counsel)里,有两句话指出了这个事实:

瞎子虽带灯,

走路仍走岔。

这些话究竟要说明什么道理呢?简单说来就是:仅有宗教的教导,不管如何完善,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它能把光带来,但不能使人看得见。没有圣灵开导人心,圣经的话也不能救罪人,因为唯有圣灵在人心里工作,救恩始能在那人身上成就。离了真理,就没有救恩,但很多时却有不能带给人救恩的真理。不少人虽然熟谙教条,但仍旧在属灵的黑暗里,漫无目的地摸索,因为他们心里没有圣灵的光照。

不少人以为有亮光就等于能看见,结果招致灵性上的悲剧。瞎子面对美景时,虽然睁大眼睛,但仍是一无所见。同样,心眼瞎了的人,得听救恩之道,却全不领会。法利赛人就是如此,面对世界的光三年之久,心灵里始终未蒙光照。所以,单有亮光还是不够的。

主借着摩西律法、先知书和诗篇,教导门徒。他们虽然听过不少,但仍要得着心灵的“开导”,才能明白真理;“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保罗在腓立比传道时,当地有一个妇人名叫吕底亚,她听了道,信了主,也受了洗,而且马上在自己家里接待保罗。使徒行传十六章十四节说:“主就开导她的心。”这是重要的解释,吕底亚不单接受了光,也看见光。

使徒保罗在传福音的侍奉上,很早就知道“人不都是有信心的”。他也知道原因何在——“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四3-4)

人若瞎眼,就算有光照耀着他们,撒但也毫不在乎。心窍不通达,真理的果效便无法显在人身上。听道可以运用心智,把握到救恩的知识,但心灵未被开导,人里面的生命就不会有改变。举个典型的例子:富兰克林总统在日记中记载他有一次很留心地聆听大布道家怀特·斐尔德(George Whitefield)的布道信息,甚至还在他站着讲道的广场周围走了一圈,看看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能传多远。然后怀特斐尔德亲自跟富兰克林谈道,并答应继续为他祷告。几年以后,富兰克林又在日记里提及传道者的祷告没有任何功效,因为他本人始终没有悔改信主。

没有人会怀疑富兰克林过人的智慧,而怀特·斐尔德亦无疑把真道完全讲明,但为什么会没有果效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有光临到富兰克林,但他视而不见,他没有看见世界的光。若要能看见世界的光,就有赖圣灵在人心里的开导感化;显然富兰克林没有得着这个。

圣灵必须在人心中工作,人才有得救的信心。福音是真光,但唯有圣灵才能开启人的眼睛,叫人看见光。因此,当我们传福音给失丧的灵魂时,就要求主给他们有能看见的恩赐,而我们的祷告,也要针对那些弄瞎人心眼的黑暗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