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世上再没有另一样东西,足以跟人类身体比拟,因它实在是奇妙的创造。圣灵感动大卫说:“……我受造,奇妙可畏”(诗一百三十九14),这正表达出这一份惊讶。人的双手、眼睛、嗅觉、味觉、触觉和两足等之所以配合得如此自如,乃完全出于神创造的智慧与能力。
保罗曾在他三封书信中,以人肉身的肢体来比拟教会中基督肢体的属灵关系。这三卷书分别是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和以弗所书。
在罗马书第十二章里,保罗这位出色的作家,深入浅出地运用比喻手法,使我们明白教会与基督之间的关系。他说教会是一个身体,基督是头,而真正的基督徒就是这身体里的肢体。
圣灵跟教会的关系,就正如人的灵与肉身的关系一样。保罗认为一个肢体能够粗略地反映出一个地方教会的模样;一个地方教会同样也能够粗略地反映出基督整个教会的模样。
保罗所强调的,乃是基督的身体——教会,而这基督的身体绝不是肢离或分割的。对于整个身体而言,每一个地方教会的群体都具备其特有的功能,正如美国每一个独立的州都是构成全国的重要部分。因此,每一个地方教会均是整体教会的活没有机组织部分。我相信我们是整个基督身体在天上、在地上的肢体,同时也是至高神的后裔,借圣灵与道,进入祂家里去。
因此,基督的教会总不是分割的。
当我们唱到一首旧歌之中“我们不分割,全是一身体”这歌词时,人们也许禁不住会互相对望窃笑,质问道:“你们那六百个宗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不会因为他们的问题而感到疑惑,“我们不分割,全是一身体”正是真真实实的道理,就好像我的身体是不能分割一样。基督的身体是一个合而为一的身体;我们可以放胆高唱这个事实,也无须怕别人以此作为笑柄,总之就继续唱下去吧,因为那确是真实的!
我们同属一个不分割的身体——一个完整的教会。每一个在神家里重生的成员,都是生在这活泼而有机的整体中,魔鬼对此是完全无计可施的。
每一个地方教会都具备整个群体的功能,正如每一个人的身体都具备人类一切的构造、器官与肢体。所有肢体各有功能,诸如眼睛用来观看;耳朵用来聆听;双手用来做工;两足用来走路;肠胃用来消化等等。
在神的设计中,我们是彼此配搭、合作的,所以全体必须行动一致。记得我曾在《哈珀氏》杂志(Harper’s)中看过一篇解释人类何以会老化的文章。这文章写得真好,它指出引致人类之所以会年老的原因,并非身体器官失去功能,而是体内器官停止互相合作,变成各自操作。由于器官不肯彼此配合,人便因此死亡。以此原理比拟教会,就等于人们纷纷自立门户,各自出去另建会幕一样!
教会也是如此:若然我们彼比同工,分享团契,彼此合作,行动一致,彼此效力,全体跟随元首的导向,一个完美的教会便会随即诞生。每一个教会都足以代表基督的身体,叫人一看就认出是基督的身体。
神透过教会整体去成就的事情,同样可以透过一个地方教会或群体来完成。教会里众多不同的功能正是行事的能力,而神称它们为恩赐。“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罗十二6)“……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赐。”(林前十二31)“祂升上高天的时候……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弗四8)
因此,当基督的身体——教会——得着恩赐的时候,自然便会得着行事的能力。作个比方,譬如你的肚子是神的恩赐,它的作用并不是要给你的西裤有个支撑的地方,或让皮带可以扣上,肚子自有肚子的存在目的与功能。另外,你的肝有什么用途呢?你的眼睛有什么用途呢?它们一一具备特殊的存在目的与功能,的确是各有其职。假如它们一一各尽其职、互相合作,你就会是个健康的人了。
在教会里,我们同样应当以这种态度来领受神的恩赐。保罗按着神的启示,小心翼翼地指出神赐下恩赐的最终目的,乃是要完成祂的工作。因此,它们正是为着一定的目的而存在于教会的。
保罗又用了体育运动来作比方。所以若我也用这方面的例子来作比喻的话,请别说我不属灵,况且我本人也绝对无意要比保罗更加属灵!大家都晓得一队棒球队比赛时会有九个队员在场上,其中一人负责接球,一人负责投球,一人负责中场,一人负责一垒,一人负责二垒等等。每一个队员在他的位置上,都承担起一种功能,而且,各人都会清楚自己的责任。要是全队队员都能紧守冈位,充分发挥本身的技术,相信必然会成为一支劲旅,叫对手难于招架。可是,队中只要有一人不顾全大局,只希望表演个人球技的话,这队球队就很难有机会获胜。
保罗说那些恩赐就在身体之内,有人说总共只有九种恩赐,因为哥林多前书一开始就列举了九项。不过,我却从圣经中找出至少十八项。中间可能有部分重复了,所以你不妨把它们删减至十五项。现在就让我紧紧依从圣经的教导,不偏不倚地按照神的话语,简单列出在教会之内,由保罗所命名的各种恩赐:
首先是做使徒、大使或使者的恩赐;又有做先知的恩赐;做教师的恩赐;其次还有做劝化者的恩赐;做管治者的恩赐——有人会喜欢沿用以往长老会“管治长老”的称呼;此外,又有智能、知识、信心、医治的恩赐;行神迹、说方言、翻方言、辨别诸灵、帮助人、怜悯人、治事、使人得自由和布道的恩赐。
它们借着圣灵,在基督的身体内各自发挥功能,从而彼此配搭。只要你具备那些肢体,你里头的生命就能找到它的各种表达方式。
只要你双手肯听头的话,一切就完全没问题了。只要你的两腿肯接受头所发出的号令,你过马路时就不会被车碰倒。只要你全身每一个肢体都听从头的吩咐,那么,一切都会顺利。同样道理,只要基督的教会承认主是他们教会的元首,而基督徒又是各具功能的肢体,具备不同恩赐,“有能力去行事”的话,那么,我们的教会自然就会复兴和蒙神赐福!
我们要谨记:教会的工作全由圣灵来成就,祂会透过人种种的恩赐和拥有恩赐的肢体来行事,倘若没有那些恩赐,或人们不肯承认甚至否定恩赐的存在,教会就只会流于依赖其他途径来行事。
我要指出几方面的错误观念,第一方面就是人本主义(humanism)。倘若你没有手,你就设法不用手来做事;倘若你没有眼,你就设法不用眼来生活;倘若你没有脚,你就设法不用脚在地上行走。因此,倘若我们否定或拒绝承认教会内有不同的肢体,且各肢体又具备不同的恩赐时,我们自然就会另寻出路,单单倚靠人的能力去克服本身的缺欠。今日,这种情况在教会中屡见不鲜,我们喜欢倚靠人的所谓“天分”来行事,总以为单单倚靠天分就够了。不过,让我提醒你,圣灵永远不会单单透过天分行事,你们千万不要误解耶稣在比喻中所采用“talent”一字的意思,这字中文译作“银子”,是指一笔钱而已,跟唱歌、模仿、扮演等天分完全扯不上任何开系。(编者注:详参马太福音二十五章十四至三十节)
第二方面的错误,乃是以心理学代替属灵恩赐。我看见有些传道人忙于读心理学书籍,借此学习如何掌握会众心理,我实在觉得有点惊讶,甚至恶心。我们拥有一本圣经、一个脑袋、一张嘴巴,还有神的圣灵,试问为什么还急于学习心理学呢?记得自己年轻时,也曾以为自己必须成为出色的心理学学生,所以我遍读温逊(Watson)与詹姆斯(James)的作品,同时,特别苦心钻研佛洛伊德(Freud)的理论;由于他被公认为精神病治疗与精神分析的鼻祖,所以我熟读其理论中所有术语和学说。我并非存心贬低心理学的价值,但是,我认为假如你已经拥有圣灵,又何须苦苦要把心理学搬到讲坛上去呢?假如你已经具有圣灵的恩赐,你根本就不需要再研究佛洛伊德的理论。假如你真的要研读他的理论,好!没问题。可是,却千万不要把这些理论带到讲坛上去!
第三方面的错误,乃是倚靠“营商手法”来行事。某些基督徒的商业手腕实在使我感到惊讶和伤痛,他们竟然追随美国时下商人的作风来做神的工。我们一旦以人们在麦迪逊大道和华尔街里行事的手法来推动教会事工,整个身体就会像装上义肢一样,不能操作自如。
第四方面的错误,就是使用政治伎俩,以推销手法来游说别人。我认为我们实在需要重新认识圣灵在教会里应有的地位,使教会得以重新运作自如。一个人若失去了生命,就只会剩下一副“遗体”。我们看着一个强壮、健康、眼睛炯炯有神、声音雄浑有力的人死去;之后那“遗体”就只能放在殡仪馆内供人凭吊,实在叫人伤痛不已。一个人在与世长辞后,所剩下来的一切,或说是他最后所有的一切,正好就是一副躺在殡仪馆内的“遗体”罢了。
无可否认,这种境况见于今日基督的教会之中,有些教会的而且确已经死去,圣灵已经离开了她们,她们所有的,就仅仅是一具“遗体”而已。即使当中尚余些许潜能,却也不再是教会了。死人不能说话,没有味觉,没有触觉,没有感觉,没有嗅觉,没有视觉和听觉,因为死人已经没有生命了——灵魂早已离开了这人的身值。同样地,要是圣灵不再临在一个教会之中,她就必然转去倚靠其他营商、政治或心理手法,又或个人力量等途径来维持操作。
只要按照圣经的教导,你自然就不会误解圣灵的重要性。圣经清楚说明,若果没有圣灵,根本就完全不能成就永恒的事。有人或许会说:“假如你说的是真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单单全力进行方言运动?因为假如你要他们相信你确实被圣灵大大充满,你就必须拿出说方言的证据来。”
老实说,我也认识提出这类主张的人,更曾有一段很长的日子向他们传过道,并就此作过一番研究。我本人极其同情他们的境况。他们有些教会确是馨香、美善和神圣的,而我也不希望伤害他们任何人的感受,可是,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满心欢喜地感谢神给我们看见真相,不管我们会否因此而受到伤害。方言运动的确是被过分夸大渲染,甚至有不少人错误地将它凌驾于其他恩赐之上,但这恩赐却是保罗形容为最小的一项。这种与圣经教导不相符的表现,往往倾向主观感受而忽略了圣经本身的重要性。我们要非常小心,千万不要如此!
弟兄姊妹,神已经赐下圣经,而且,圣经先于一切。假如你未能先在圣经上找到根据,请千万不要跟我空言任何事情。你必须细看神的话语,并以圣经为最终根据!
有些基督徒认为使徒去世时,圣灵的恩赐即告终止。他们公开宣称说:随着使徒死亡,圣灵的恩赐也一块儿消失。
这引起了两种不同的讲法——第一,当你肯定自己被圣灵充满之前,你必须先有证据作出证明,就是你先要晓得说方言。第二,现在的教会不再有任何圣灵的恩赐,因为恩赐早在使徒离世时已经消失了。
我们要如何从中抉择呢?不如让我先利用一些为神而活和侍奉的人的故事,勾起大家一些回忆,同时,一同看看这两个极端看法的不足之处。